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中国皇朝中的智信 > 明清时期的智信

明清时期的智信

作者:何军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明朝共传十二世,历经十六帝,享国276年。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,屡立战功,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,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。不久,朱元璋离开濠州,发展自己的势力。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,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。朱元璋占领集庆,改名为应天府,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,获取一块立足之地。他采纳朱升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的建议,通过鄱阳湖水战,陈友谅败亡,小明王、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。攻下平江,张士诚自尽,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。1368年,朱元璋以应天府(南京)为京师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,称帝。后进行北伐和西征,同年以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”的口号命徐达、常遇春等将北伐,攻占大都,元顺帝北逃,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。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、辽东的纳哈出,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,大破北元,天下至此初定。朱元璋平定天下后,大封功臣,也对功臣有所猜忌,恐其居功枉法,图谋不轨。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,李善长因此被赐死,家属七十余人坐死,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,史称胡惟庸案。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,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,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。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、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。1398年朱元璋驾崩,由于太子朱标早死,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。明惠宗为巩固皇权,与亲信大臣齐泰、黄子澄等密谋削藩,周王、代王、齐王、湘王等先后或废或杀,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,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“清君侧,靖内难”的名义起兵,最后率军南下,攻占南京,史称靖难之役。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,朱棣即位,改元永乐,1421年迁都。朱棣对异议者强力镇压,诸如黄子澄、齐泰等被杀,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“瓜蔓抄”最为惨烈。他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,还设置了东厂。朱棣驾崩后,朱高炽即位仅一年就驾崩。明宣宗实行德政治国,并且先后派遣郑和、王景弘下西洋,使国力达到极盛,史称“仁宣之治”。宣宗擅长书画,有画作传世,由于他喜好养蟋蟀,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,被称为“促织天子”。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,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。九岁的朱祁镇继位,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,专横跋扈,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,举朝称其为“翁父”。王振擅权七年,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。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,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二十万京营御驾亲征。大军离燕京后,兵士乏粮劳顿,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,惧不敢战,又令返回。回师至土木堡,被瓦剌军追上,士兵死伤过半,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。英宗突围不成被俘,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,史称土木之变,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明朝取得保卫战的胜利,于谦力排众议,加紧巩固国防,拒绝求和,并击退瓦剌多次侵犯,也先释放英宗。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,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软禁,并废皇太子朱见深,俨然有夺正之态,英宗、代宗因而严重对立。徐有贞率军攻入紫禁城,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,立明英宗于奉天殿,改元天顺,他们贬明代宗为郕王,并处死于谦及大学士王文,史称夺门之变。明英宗复辟后,略有新政,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。明宪宗为于谦平反,恢复代宗帝号,时人多称快,又能体谅民情,励精图治,宛若明君之资,但其本人口吃内向,因此很少廷见大臣,宠爱亦妻亦母的万贵妃,宠信宦官汪直、梁芳等人,晚年好方术,以至奸佞当权,西厂横恣,朝纲败坏,民不聊生。宪宗直接颁诏封官,是为传奉官,造成舞弊成风,直到孝宗才全被裁撤。明孝宗在位期间“更新庶政,言路大开”,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,被誉为“中兴令主”。孝宗勤于政事,每日两次视朝,对宦官严加节制,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,他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,逮捕治罪,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。在其治理下,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史称“弘治中兴”。明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,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,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。班师回京途中,于南直隶清江浦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,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。明世宗悉知帝国事务,信奉道教,信用方士,在宫中日夜祈祷。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,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,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。乾清宫发生杨金英、邢翠莲等宫女十余人与宁嫔王氏趁世宗熟睡之际企图将其勒死,史称壬寅宫变。嘉靖一朝,国家外患不断,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。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,先后袭扰山东、浙江、福建与广东等地区。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,为隆庆开关奠定基础。海上开放民间贸易,史称隆庆开关,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,史称隆庆新政。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,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,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,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,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。张居正辅政十年,推行改革,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督蓟、昌、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,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,变水患为水利,整顿朝正,改革体制,史称万历中兴。张居正父亲去世,按常理他需要丁忧,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,不愿丁忧。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,史称夺情之争。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,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,饿死十余口,生前官爵也被剥夺。在东北,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,大肆谎报军情,骗取军功封赏,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,致使明末边患严重,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。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,缺官现象非常严重,明神宗委顿于上,百官党争于下,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。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,互相倾轧,如东林党、宣党、齐党、浙党等名目众多,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,只是人事布局而已。1617年,努尔哈赤以“七大恨”反明,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,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。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,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猝死,明熹宗继位。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,加剧东林党争,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,拉拢齐楚浙党,号为阉党。阉党把握朝政,爪牙遍布全国,并大肆打击东林党,借“梃击案、红丸案、移宫案”为由,唆使其党羽伪造《东林党点将录》上报朝廷,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。大量东林党人入狱,甚至处死,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。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,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,最终击败后金军,并击伤努尔哈赤,史称“宁远大捷”。努尔哈赤死去后,其子皇太极即位。崇祯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,他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,魏忠贤于途中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,明思宗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,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。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,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广渠门。经六部九卿会审,最后杀袁崇焕,史称己巳之变。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,击败林丹汗,在盛京称帝,改国号为大清,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、山东等地区,史称清兵入塞。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,民不聊生,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,占领锦州等地,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,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。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,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,陕西澄城饥民暴动,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,随后王自用、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事。李自成建国大顺,率军北伐攻陷大同、宣府、居庸关,崇祯在煤山自缢。鲁王朱以海赴厦门依靠郑成功,不久病死在金门。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,因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无疾而终。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,于1661年率军攻占荷兰占据的台湾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